以“三聚焦三提升”为抓手 创新就业服务体系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西部计划      发布时间:2025-4-17      点击人次:362

今年以来,河北省廊坊市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聚焦企业用工需求和重点群体就业需求,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政策供给,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精准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全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力资源支撑。

一、 聚焦健全服务机制,提升就业支撑力

一是建立企业用工保障机制。与“规模以上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常态化对接,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动态掌握用工缺口,设立企业服务专员,编制用工需求台账,提供政策咨询、用工指导、空岗信息采集发布等“保姆式”服务,发布《致用工企业的一封信》覆盖全市3000余家企业单位,为企业解决处理相关问题603个。二是完善风险预警应对机制。制定《关于加强就业形势分析研判有效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工作实施方案》,密切关注舆情,通过集中排查、重点排查、动态排查等措施,全面评估把控潜在的规模性失业风险,实行清单化管理。根据求职招聘供需端、重点企业服务端、重点群体帮扶追踪端和失业人员监测端“四道关口”数据情况分析研判,形成就业失业动态分析报告,定期会商研判,及时预警风险。三是健全数据赋能就业机制。创新开发市级“廊坊零工之家”场景应用,利用小程序打破传统市场时间限制,提供Ai求职、政策咨询、学习技能、发布岗位等24小时不间断对接服务,为用工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搭建高效对接桥梁,截至目前“廊坊零工之家”小程序已入驻企业740家,注册灵活就业人员1708人,日均活跃用户1200余人次,岗位匹配成功率达80%。依托廊坊就业网、“廊坊就业”抖音政务号、公众号、小程序等平台动态发布招聘求职、专场活动等讯息,截至目前共发布各类信息41期、250余条。

二、 聚焦重点服务群体,提升送岗精准度

一是全方位助力青年就业创业梦想。建立实名制工作台账,摸清未就业毕业生求职意愿,对有就业需求的提供“1131”服务,引导企业开发更多更高质量的见习岗位,不断扩大见习规模,今年以来,累计提供3994个就业见习岗位。组织创业资源对接服务系列活动,创设特色活动,以赛促创,组织“贷你创业”等系列创业活动,针对个性化需求精准推送创业资源信息。二是打造农民工高质量就业新生态。持续深化“五区三市”劳务协作,拓展合作领域,多形式开展跨区域劳务对接,发挥劳务协作输出作用,用好京津两大劳务市场,促进更多劳动者到京津地区就业。制定全市脱贫劳动力培训方案,对脱贫劳动力全面进行摸排统计,建立脱贫劳动力培训需求清单,分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助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三是精准护航就业困难和失业人员。深入重点区县村街,对低保家庭、脱贫家庭以及长期失业青年开展“一对一”帮扶,就业援助点对点向就业困难人员、失业登记人员推送岗位信息5581条,主动对接服务对象7952人次,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和兜底帮扶,为1085名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发放岗位社保补贴1037.34万元。

三、 聚焦完善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获得感

一是打造“全周期”特色招聘品牌。培育“洽逢其10”线下招聘品牌和“好工作、天天荐”线上招聘品牌,每月10日、20日、30日举办常态化招聘活动,通过“廊坊就业”抖音政务号开展“每周一三五”直播带岗,今年以来,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01场次,提供就业岗位6.1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近2万人。创新推出“直播带岗企业行”活动,帮助求职者直观感受企业工作环境、操作流程等,实现“沉浸式”访企探岗、“零距离”招聘服务。二是推行“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围绕我市现代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重点建设项目、新业态等技能人才需求,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式职业培训,实现“培训即就业、结业即上岗”。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和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加强养老护理、长期照护等领域技能人才项目化培训,做好赴京津家政人员技能培训工作。三是构建“家门口”就业服务网格。坚持便民惠民导向,创新实施“政府主导、三方机构参与、基层联动”的就业服务新模式,重点推进“1+11+N”零工市场体系建设(即1个市级综合服务中心、11个县区级分中心、N个基层服务站)。按照“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营、精准化服务”要求,每个县(市、区)重点培育2个以上示范性基层服务网点,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着力打造“城市15分钟、乡村5公里”就业服务圈,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